經濟學上的基本的供需法則,同樣適用在股票交易上。
Dow 30之類的藍籌股,因為市值大流通在外的股數龎大,很難推動它的價格有大幅的上漲,也就是很牛皮;而中小型股因為流通在外股數相對較少,只需合理的買盤介入,在供給量相對較少情況下,股價較易推升。
觀察籌碼需要以[浮動籌碼供給](floating supply)為主,就是扣除被緊密持有的股票後,所有可能在市場取得總股數。
企業經營管理層持股比例愈高(大型股至少1%~3%,小型股要求標準更高),通常代表企業經理人看好未來的發展,同時也將企業經理人的利害關係緊緊與企業發展綁在一起,在思考公司發展時,能以較長遠的觀點來思考,而非為了一、二年的目標走歪路或如同彼得林區所述:錢多到進行花而不實的多慘化(多角化)。
大多數新創產品與服務或新發明,都來自年輕、熱情、創新和擁有創新思惟的管理經營團隊,其規模同常是中、小型企業。
近幾年很多新興的領導股來自資訊科技產業、生技醫療業,這是全世界獨角獸(估值十億美元企業)最大的來源,這一些start up公司就如同早期的Google、FB一般。
四、避免選擇過度分割的企業股票
歐尼爾認為一家企業在進行股票分割時,最好是一股分割為兩股,或是兩股分割三股,如果過度分割,例如一股分割為五股,將製造過量的籌碼供給與市值漸漸變大,成為我們說的牛皮股。
盲點:學理上認為分割股票可以降低股價,易吸引更多買家,但一刀兩刃,這種作法可能形成相反的結果,就是是製造更多賣方供給。
五、尋找在公開市場買回自家股票的企業(庫藏股)
推動股價上漲的主因來自每股盈餘的成長率變動,由於購回股票,降低了流通在外股數,計算EPS的分母因而降低,而使EPS上升。
符合 CANSLIM條件的股票,若能在特定時間內購回一定比例自家股票,是一個良好的利多訊號,代表企業內部評估未來展望良好或目前的市價遠低於企業實際價值。(這個不適合台股大老闆為了護盤避免質押股票被斷頭)
六、注意資本結構,負債對股東權益比愈低愈好
當找到流通在外股數較合理的個股後,要檢視企業的資本結構,亦即公司長期負債或債券佔總資本額的百分比,通常負債比愈低愈好,為何如此?因為負債過高,在利率升高或經濟嚴重衰退時,可能造成企業利息負擔過重,或付不出息來,更倒楣者被銀行抽銀根,現金流斷鍊難以維持營運,這即是資本結構使用過大財務槓桿而造成的財務風險。
對任何有為有守的投資人來說,首要法則就是絕對不要借你還不起的錢,不管是個人、企業、政府,都不可能逃脫得了超額負債的傷害。
1、檢視每日的交易量,並與過去三個月日均量來相對比較。
2、底部區會應有窒息量,意味市場上沒有進一步大規模賣壓出現,同時也完成足夠振倉動作(shake out),把信心弱的持股者的籌碼清洗出來,降低日後往上攻的倒貨賣壓。
3、在一個底部區向上突破當日的成交易量,至少比日均量增加40%到50%,很多領導股日交易量可能增加至100%或更多(筆者的指導教授則認為有效的突破,當日交易量應有2倍至3倍才能確認)。
4、後續的股價行為,應持續觀察法人機構是否持續進貨,需價漲量增,價跌量縮,才是較健康的發展走勢。
5、走勢圖的逐週分析,逐週檢視成交量的增減、一 週內的高低價(週K線代表的含意)、整個底部型態判斷是否有法人默默進貨,還是股價型態存有缺陷(拉回太深、盤整期振幅太寬鬆、底部調整的時間太短)。
#美股
#CANSLIM
#Supply and Demand
#美股
#CANSLIM
#Supply and Deman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